日本新片展@上海影城

首( shǒu)先要说明的是,还是有被( bèi)吓到,以为是黑白电影,但( dàn)没人告诉我也是恐怖片( piàn)啊...
影片循夏、秋、冬、春,在一( yī)年的时间里,讲述已然处( chù)于高龄的大学教授「渡边( biān)」是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 hòu)阶段、走向死亡的。大家都( dōu)说(不知道谁说的)死亡之( zhī)前,人会走马灯地快速回( huí)顾一生。那如果设定是一( yī)个垂垂老矣,妻子去世了( le)二十多年,现在独居一隅( yú)的一生研究法国文学的( de)男人,在迎接死亡来临的( de)时候,他会挑选什么最深( shēn)的记忆,他的梦魇如何纠( jiū)缠不休,他又如何自处,才( cái)能坦然(也可以不坦然)地( dì)直面死亡呢。
为什么选择( zé)黑白电影来呈现这个故( gù)事,我想这是大家一定会( huì)问的问题。《敌》的大光明首( shǒu)映场其实是有映后的,但( dàn)因时间冲突我没买那场( chǎng),所以不知道是否有观众( zhòng)问了这个问题,导演又是( shì)如何回答的。
虽然不知道( dào)导演如何解读。但黑白在( zài)我看来是面对死亡的颜( yán)色,是从不断累积体验的( de)彩色人生逐渐过渡到要( yào)面对死亡的老年所必经( jīng)的褪色过程。不仅是年龄( líng),还有记忆。记忆也会逐渐( jiàn)褪色,只挑选那些我们潜( qián)意识中在意的点滴留下( xià)来,成为我们的梦魇,挥之( zhī)不去。如渡边,便是。
影片为( wèi)我们揭示了渡边目前的( de)老年生活,早上起床,做简( jiǎn)单的餐食(比我吃得好),磨( mó)咖啡,坐在书桌前,写文章( zhāng)。虽然曾经是大学教授,但( dàn)现在的老年生活是困顿( dùn)的。妻子已经死了二十多( duō)年,与朋友相聚时,渡边也( yě)说着悲观的话,计算存款( kuǎn)还能支撑自己到什么时( shí)候,说没有一个国家会希( xī)望年老又不缴税的人长( zhǎng)寿。
家里有珍贵的绝版书( shū)又有什么用,自己熟捻法( fǎ)国文学且深受学生尊敬( jìng)又如何,坚守着每次讲座( zuò)费用一律十万日元不松( sōng)口,但也只能在学生的关( guān)系下在不甚相关的旅游( yóu)杂志上连载文章赚一点( diǎn)钱。影片行至中段,我们才( cái)开始思考,到底哪些是真( zhēn),哪些是假,哪些是渡边的( de)梦?幻想和真实的区别是( shì)什么?
我们大可以循着逻( luó)辑进行猜测,但对渡边来( lái)说一切都是真的。就算他( tā)自己也说这一定是梦吧( ba),你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 tí),我的家里又怎么可能有( yǒu)死人。这太不合现实逻辑( jí)了对吧。
但即使是梦,是记( jì)忆的残缺,是潜意识想法( fǎ)的放大,又怎么样呢,归根( gēn)到底,所有生发的想法和( hé)幻象都是渡边创造的,这( zhè)可以是梦,也可以是真实( shí)发生的。对渡边来说,他经( jīng)历这一切。这一切就因此( cǐ)变成了真实。
从一封封地( dì)删除垃圾邮件,到收到关( guān)于“敌人”的邮件,那邮件一( yī)开始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de),但那些句子唤起了渡边( biān)心中的恐惧。潜伏的敌人( rén),不是缓慢前进,而是突然( rán)而至。但死亡不是,死亡潜( qián)伏在日常的琐碎中,不断( duàn)靠近,偶尔将你的一片记( jì)忆抽离,偶尔让你疑神疑( yí)鬼,直到最后用枪林弹雨( yǔ),用直升机的轰鸣,用狰狞( níng)的人脸将你包围,把你困( kùn)在最孤独的角落。
渡边在( zài)杂间躲藏的时候,他已经( jīng)意识到了这一定是梦,所( suǒ)以他才拿出棍棒,想冲破( pò)这个梦境。但是他怎么能( néng)抵抗死亡呢。他被击中,被( bèi)打倒,虽然他输得彻底,但( dàn)是他直面死亡了。这对他( tā)来说才是重要的,直面后( hòu)便是坦然,他可以坦然赴( fù)死。
他本意就是想在山穷( qióng)水尽之前自行了断,只是( shì)这面对的过程太痛苦,他( tā)不敢。所以他创造了这个( gè)巨大的梦境,被围追堵截( jié),退无可退,梦里他死了,现( xiàn)实中他才敢死。
而在其中( zhōng),我们也了解到渡边的故( gù)事,他对妻子的愧疚,他的( de)欲望,以及对他可怜的自( zì)尊的践踏。他通过妻子之( zhī)口道出,他因为与女学生( shēng)的关系而被大学提前开( kāi)除,他对妻子怀有愧疚之( zhī)情,我甚至怀疑妻子的早( zǎo)逝可能也与他这段婚外( wài)关系有关,所以妻子的影( yǐng)子时常出现在他的生活( huó)里,他仍然自我安慰般的( de)承诺妻子要一起去巴黎( lí),说着妻子死的早是好事( shì)因此不用一起受困顿之( zhī)苦。(其中不乏文艺的情话( huà),法语就是为了表达爱而( ér)诞生的。)
而在他看来与女( nǚ)学生的美好回忆,其实在( zài)女学生看来或是职场骚( sāo)扰。对于女学生的几次来( lái)访是否是真实发生的,这( zhè)个我觉得都可以解读。除( chú)了中间沙发戏那次,镜头( tóu)明显暗示了桌上只有一( yī)份餐具,其他几次可以都( dōu)是真实的。也或许女学生( shēng)的确曾经来过,但影片中( zhōng)的女学生来访都是渡边( biān)的臆想也无不可。
至于最( zuì)后一次,女学生说着渡边( biān)其实是职场骚扰并且很( hěn)可怜的话,可以是真实发( fā)生的,也可以是渡边潜意( yì)识早就知道只是不愿意( yì)承认而借学生之口来对( duì)自己说的话。因为对他可( kě)怜的自尊的践踏在渡边( biān)被年轻女生骗钱就已经( jīng)体现了。他自视过高,为自( zì)己能被年轻女孩崇拜而( ér)沾沾自喜,自作聪明地打( dǎ)开别人的书看到了学费( fèi)催缴单,于是精准地被拿( ná)捏。
而他被骗后,反而没有( yǒu)过多懊恼,而是对这病床( chuáng)前的朋友说自己并不感( gǎn)到气愤。这是对他可怜的( de)自尊的一次嘲笑,他倒也( yě)能够承认he deserves it。所以,后续女学( xué)生对他说的话,不论是真( zhēn)实的还是他想象的,也就( jiù)都合理了。
其实对于本片( piàn),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镜( jìng)头聚焦于 渡边的每次睡( shuì)醒之时 。有人曾经说过,每( měi)次睡觉都是一次死亡,醒( xǐng)来是新生。而当我直观地( dì)看到一个老人的由睡及( jí)醒,是如此的疲惫与困顿( dùn)。他已经分不清梦境与现( xiàn)实,他每一次的醒来变成( chéng)死亡的渐进,而梦中才能( néng)自由畅想。
影片用一场大( dà)型幻象为我们还原了死( sǐ)亡的具象。迎接死亡,是一( yī)场兵荒马乱的战争,我们( men)如何四处逃窜,如何退无( wú)可退,如何战斗,最终又如( rú)何溃败。
不过最终望远镜( jìng)里看到的渡边又是怎么( me)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