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庆
重庆是一座陡峭( qiào)的城市。成都在平原,富庶( shù),安逸,圈起来的一块安乐( lè)地。重庆是跑码头讨生活( huó)的地方,江湖,血性,卑贱而( ér)悍勇,如果说成都的空间( jiān)关系是平行的,那么重庆( qìng)是垂直的。像一座爬不完( wán)的天梯。
电影取了很多垂( chuí)直的空间:学校如同一个( gè)巨大的井,中间拢住的那( nà)一小块空地如舞台,如斗( dòu)兽场,四围的学生如看客( kè);陈念的家是筒子楼,迷宫( gōng)一般的楼梯,走也走不完( wán),走也走不出的复杂;小北( běi)的家在高架桥下。就不必( bì)说陈念每日必须爬上又( yòu)爬下的长长台阶,她走的( de)每一步,都是在走上去,走( zǒu)出去,往她心里的开阔地( dì)。
有垂直,才会有坠落。唯有( yǒu)攀爬的艰难,才显出被踢( tī)下的残忍。无独有偶,《寄生( shēng)虫》里也有要命的阶梯,导( dǎo)演说是深思熟虑。跨越一( yī)个阶层,跨越数个阶层,需( xū)要底下的人拿命去换。这( zhè)里头有社会性。
如果说《七( qī)月与安生》拍的是乐园,永( yǒng)不遗失的乐园,乐园一生( shēng)庇护着她们,那么《少年的( de)你》从来没有乐园。即便开( kāi)头的那几句英文,似是对( duì)乐园遗失的怅惘。《少年的( de)你》拍的是丛林,少年们不( bù)顾一切求生的荒蛮丛林( lín)。
厉害的是把一座城市拍( pāi)出了丛林感。巨大的钢筋( jīn)水泥,学校前景里越来越( yuè)茂密的栏杆,热浪酷暑里( lǐ)家家户户的空调滴水如( rú)雨,危险的暗夜,逼仄的白( bái)日,偶尔有云破天开,江面( miàn)上云蒸霞蔚,那种极速剧( jù)烈的变幻,像极了少年的( de)荷尔蒙蒸腾,还有酷烈的( de)暴雨,洗刷掉一切也仿佛( fú)要打回原形的暴雨。这些( xiē)残酷的景观,把一座城市( shì),还原成丛林。
二 高考
高考( kǎo)让每个人变成一座孤岛( dǎo)。日本人拍大逃杀,需要把( bǎ)年轻人放逐到一座孤岛( dǎo)上,中国人不必,一场高考( kǎo)就够了。
二刷前,我妹跟我( wǒ)说,你觉得高考后面的戏( xì)多不多?看完第二遍,我肯( kěn)定的说,不多。高考为这部( bù)电影找到了支点。时间的( de)支点,心理的支点,事件的( de)支点,影像的支点。高考为( wèi)这部电影提供了最大的( de)真实感。
那些可贵的纪录( lù)片质感的镜头!扑面而来( lái)的面孔,扑面而来的焦灼( zhuó),这是每个人都历经的战( zhàn)役,霸道的镜头,冷静的细( xì)节,把每个人拖回去,沉进( jìn)去,切身可感,它残忍的压( yā)榨出你的生理感受,同恐( kǒng)惧,同战栗。
它把高考拍成( chéng)了一场战争。生死攸关,然( rán)而看不见敌人。于是困兽( shòu)们相互咬噬,把看得见的( de)弱者当作敌人。
仍旧是纪( jì)录片般的喧闹,翔实,考前( qián)的动员,合影的欢乐,放飞( fēi)天灯的美好,集体撕书的( de)发泄,走出考场的喜悦……镜( jìng)头里每张面孔都是那么( me)年轻,纯真而无辜,然而,唯( wéi)其无辜,才分外残忍。
电影( yǐng)里,胡小蝶问:“她们一直在( zài)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 zuò)点什么?”
原著里,胡小蝶问( wèn)的是:“她们一直在欺负我( wǒ),你们看不见吗?”
我以为原( yuán)著的这一句更好。不是看( kàn)不见,是视而不见。甚至我( wǒ)相信,在事后追问这些无( wú)辜的面孔,他们会真诚的( de)遗忘,真诚的相信什么都( dōu)没有发生过。高考结束了( le),每个人都是幸存者,幸存( cún)者的喜悦淹没了一切。
高( gāo)考是成人礼吧,我以为“成( chéng)人祭”三个字更合适。每个( gè)人都要祭出点什么,才能( néng)变成大人。
有的人不得不( bù)祭出了自己,有的人主动( dòng)的祭出了自己。
三 影像
深( shēn)爱《少年的你》的影像。《七月( yuè)与安生》的影像我也喜欢( huān),温煦,亲昵,私密,如乐园,如( rú)金色,如凝固的琥珀。哪怕( pà)青春期已去,现实已来,仍( réng)旧托住了整部电影,托住( zhù)了那两个人。仍有余温。即( jí)便撕扯伤害,余温还在,亲( qīn)昵还在,她们一生都在那( nà)块金色琥珀里,她们是彼( bǐ)此永不失落的乐园。
如果( guǒ)说《七月与安生》的影像是( shì)女性的,《少年的你》的影像( xiàng)是中性的。是“它”,动物性的( de)“它”,有动物凶猛。
凶狠,粗粝( lì),狰狞。那些大特写,大大特( tè)写,极少在一部电影里有( yǒu)这么多大特写,这么多面( miàn)孔,如巨浪滔滔,汹涌而来( lái)。那些极大极大的面孔,凝( níng)视着你,对视着你,逼视着( zhe)你,无可遁形。
为什么这个( gè)世界是这样的?
为什么你( nǐ)们看不见我?
看见我。
看我( wǒ)!
大特写已经不是邀请,而( ér)是冒犯,是挑衅,是愤怒和( hé)委屈,是强烈光柱,是生命( mìng)最初的面貌,是未经矫饰( shì)也无法矫饰的亮烈和炽( chì)热。
还有那些极近极近的( de)手持跟拍,要一种战争般( bān)的临场感,冲进去,近一点( diǎn),再近一点。观看《少年的你( nǐ)》给我的感受极似《敦刻尔( ěr)克》,稍远一点就有思考和( hé)判断了,就有什么悲悯和( hé)关怀了,统统不要,我他妈( mā)的只要你此时此刻感同( tóng)身受。破碎的呼吸,生理上( shàng)的疼痛感,窒息感,刮擦过( guò)皮肤,血和泪,战栗和温柔( róu)。
非常非常喜欢,尊敬余静( jìng)萍。镜像即是心相,我相信( xìn)。我相信她忘却了自身安( ān)危,像战地记者冲进炮火( huǒ)一样,站定在电影的中心( xīn)。赤诚,深沉,而温柔。我相信( xìn)电影的力量,让她在最痛( tòng)苦的时候,还有一份定力( lì)和纪律,继续拍电影。我相( xiāng)信艺术的意志,跳脱而出( chū),主宰了她,也庇护了她。我( wǒ)相信电影里弥漫出的巨( jù)大痛苦和悲伤,濒死一般( bān),窒息一般,我也相信在这( zhè)般窒息的影像里,仍有微( wēi)弱而倔强的呼吸感,一口( kǒu)一口的喘息,一口一口的( de)换气,如同溺水的人在往( wǎng)上游,最后一口气呼出来( lái),胸腔仍很痛,出水了,仍旧( jiù)不敢放肆喘。极压抑,极压( yā)抑,却极暖。
生命感终于战( zhàn)胜了死亡感。
看完一部电( diàn)影,会爱上一个人的。爱的( de)不仅仅是镜头里的人,还( hái)有镜头后面的人,还有拿( ná)自己当作镜头的人。
四 光( guāng)
电影的大半都是暗夜,是( shì)黑暗。只有痛苦能理解痛( tòng)苦,只有你的黑暗能照亮( liàng)我的黑暗。
他们的黑暗,如( rú)光柱,照亮彼此。
就像极好( hǎo)的画家,把黑色当成彩色( sè)来用。这部电影,把黑暗当( dāng)成光线在用。
当然还是有( yǒu)光,光线酷烈,让人无法直( zhí)视。审讯室一场,顶光从头( tóu)顶倾泻而下,这种审讯光( guāng)本就是一种施暴和施压( yā),电影里这种丑陋的光也( yě)叫做鬼光,会把人拍得像( xiàng)鬼。
然而就是这种顶光,把( bǎ)陈念拍得那么冷,冷得不( bù)近人情,咄咄逼人,把小北( běi)拍得骨相毕露,一身冲天( tiān)的反骨。然而就是这种光( guāng),弥散虚幻,仿佛圣光,把这( zhè)两个少年人拍得有如圣( shèng)徒。他们一层一层的攻和( hé)守,成年人揣度不了何来( lái)的坚定心志,背靠着背,抵( dǐ)死不从。
光影溢出,他们是( shì)同盟,也是同谋。他们是光( guāng)和影的关系,狼和狈的关( guān)系。这是他们能给对方的( de)唯一,也是所有。
探视那一( yī)场,光影晶莹,交叠,一言不( bù)发,悲欣交集。
还有最后,在( zài)两辆警车里,他们似乎一( yī)句叠一句的对话,然而分( fēn)明那是虚幻空间,是神交( jiāo)。现实里是阴霾天,没有光( guāng),处理得极好,我很喜欢,一( yī)束一束的光,轮转,相同的( de)角度,相同的力度,投影在( zài)他们脸上。一阵明一阵暗( àn),相同的明和暗,告诉我们( men)这不是现实空间,然而是( shì)他们共处的空间。
五 演员( yuán)
陈可辛曾经说,只有两个( gè)女演员,在银幕上只要她( tā)一哭,观众就会跟着哭,是( shì)张曼玉和周迅。现在我想( xiǎng),他会加一个名字,周冬雨( yǔ)。
周冬雨如同一头小兽,还( hái)有毛茸茸的感觉,还有尖( jiān)利的牙,锋锐而明亮的眼( yǎn)。这个女孩不知怎么回事( shì),给的直接反应都是和常( cháng)人不同,反着来的,悲伤的( de)时候她笑谑,感动的时候( hòu)她躲,难受的时候死扛,因( yīn)而她的崩溃是不得不崩( bēng)溃,她没有崩溃的时候,观( guān)众先崩溃了。
她和她的角( jiǎo)色,不隔。
饶是如此天分,演( yǎn)陈念,她也剥了一层皮。因( yīn)为演陈念,是不能躲的,不( bù)能演她的本能反应。陈念( niàn)这个人物真难:不是反抗( kàng)的反抗,不是脆弱的脆弱( ruò),不是坚强的坚强,不是勇( yǒng)敢的勇敢。陈念和小北,是( shì)一组反向的光谱,小北是( shì)从影到光,她是从光到影( yǐng),一层层坠入人心黑暗最( zuì)深处,从纯良到狰狞,而她( tā)的狰狞,不能是冷酷和自( zì)私,是她最大的懂得和承( chéng)担。
有人说,《少年的你》有先( xiān)秦春秋时的义气,舍生忘( wàng)死,头赠故人。春秋的义烈( liè),常令后人不解,因为到了( le)一个利益的时代,故人风( fēng)骨,显得过于用力而残暴( bào)。春秋是我们中国的青春( chūn)期。青春期的义烈,也令成( chéng)人不解。
自古恩义最难承( chéng)受。相比之下,赠头与故人( rén),好演,受故人之头,不好演( yǎn)。这是无情之情,难的是要( yào)演得理所应当。不分彼此( cǐ)了,也就无所谓施与受,恩( ēn)与谢。《七月与安生》写的是( shì)一体的两个人,终究发现( xiàn)是两个人,《少年的你》写的( de)是分明不同的两个人,怎( zěn)么合而为一体。
她的脸上( shàng),渐渐有了小北的凶狠。
我( wǒ)的老师说,最好的表演:真( zhēn)实,准确,微妙。看到易烊千( qiān)玺的表演,我想把真实,换( huàn)成真挚。严格来说,他演得( d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底层( céng)小混混,真正的南方小混( hùn)混是章宇那样儿的。《我不( bù)是药神》里的章宇,他的脸( liǎn)就像冰封的一样,流浪猫( māo)流浪狗脸上常有那种表( biǎo)情,不需要表情的表情,所( suǒ)以他笑的时候,咧开嘴像( xiàng)一道伤口,温暖到使人疼( téng)痛。
易烊千玺骨子里的那( nà)种文气,吐气造句的斯文( wén),演出来的坏和痞,离章宇( yǔ)那种泥土里跌爬滚打,长( zhǎng)出来的坏和痞,是有距离( lí)的。然而他真挚。他此时此( cǐ)刻的涩与愣,恰好契合一( yī)个小混混初遇到爱的涩( sè)与愣,恰好年纪,在男孩与( yǔ)男人之间的气息,有成人( rén)的暴力,智能和冷静,也有( yǒu)孩子般的信赖,托付与亲( qīn)昵,他克制住,又克制住的( de)深情,不看一眼,而未有一( yī)刻远离。他的以命相托,立( lì)住了,这部电影就立住了( le)。
有多少张美丽的面孔,经( jīng)得起大特写,大大特写?经( jīng)得起暴露在强光下,毛孔( kǒng),伤疤,粉刺,面部肌肉的微( wēi)微颤动,经得起汗水滴下( xià),经得起暴起的瞬间,冲冠( guān)一怒的血液涌动,经得起( qǐ)侥幸得手后,几近微笑的( de)那一丝丝牵动?
假一点,都( dōu)不可以,过一点,都不可以( yǐ)。
干净,清澈,牵动神经。
幸好( hǎo)有电影,幸好有胶片,有些( xiē)刻骨铭心然而转瞬即逝( shì),能永存于此,封印于此。
六( liù) 电影感
作为一个热爱电( diàn)影的人,我迷恋电影感。看( kàn)到一部好电影,我的最高( gāo)评价也不过是:“这是电影( yǐng)!”其余很多,在我看来,是戏( xì)剧,是小品,是网络段子……然( rán)而不是电影。
电影感是怎( zěn)么回事?电影感是文学转( zhuǎn)译不了,在剧本之中然而( ér)剧本表达不尽,电影感是( shì)一种化学作用,一种生理( lǐ)反应。
电影里有大量混剪( jiǎn),信息纷繁杂沓而来,似是( shì)随机捕捉,其实是精心编( biān)排,它不给你结论,只是静( jìng)静呈现。好比一组陈念和( hé)小北的混剪,陈念在白日( rì)里众人誓师,声嘶力竭,小( xiǎo)北在黑夜里,麻将馆中与( yǔ)众人厮打,肆意凶狠。他们( men)如白日与黑夜,看似天上( shàng)地下的人生,一个清白,一( yī)个污浊,然而实质是一样( yàng)的,弱肉强食的,求生存。
还( hái)有一组我最喜欢的混剪( jiǎn),是高考之后,陈念虚脱似( shì)的崩溃,小北在看守所里( lǐ)平静而欣慰,混剪进来的( de),还有小北两个哥们的被( bèi)揍,魏莱两个女手下的生( shēng)活,还有郑易,还有李想。他( tā)们都是少年。没有人从这( zhè)场成人祭中全身而退。这( zhè)种混剪里,有一种很大的( de)理解和平视,我喜欢。
这种( zhǒng)逻辑,不是文字逻辑,是电( diàn)影逻辑。
还有非常美的音( yīn)乐,动人的声音,捕捉到重( zhòng)庆这座城市的噪音,水滴( dī),附着在皮肤上的汗湿,还( hái)有天才般的剪辑,生猛决( jué)断,甘洌温存,于气若游丝( sī)处,暗花亮起。
所有这些加( jiā)在一起,而你必须亲身经( jīng)受,所谓的电影感。
七 不足( zú)
看第一遍的时候,有一种( zhǒng)断裂感。我以为是情节的( de)脱漏删减,造成的断裂感( gǎn)。二刷的时候我觉得不然( rán)。剧情的小小不合理,不造( zào)成太大影响。直到看到深( shēn)焦的影评,有这么一句,“本( běn)片具有形式感的面部特( tè)写和具有现实感的场景( jǐng)交代之间,是存在着显著( zhù)的空间断裂的,尽管这不( bù)失为一次勇敢尝试。”终于( yú)说出了我的感觉。
戏剧性( xìng)的大特写,戏剧性的故事( shì),纪录片的质感,纪录片的( de)镜头,其实这是两回事,两( liǎng)层皮,电影是硬贴在一起( qǐ)的。简单的说,会感觉故事( shì)里的其他人,教室里的其( qí)他人,没有进入这个故事( shì),沦为背景板。大特写,是以( yǐ)损失后景细节为代价的( de)。这种拍法,是以损失社会( huì)真实性为代价的。
有把这( zhè)两层皮贴在一起的电影( yǐng),四个小时,《牯岭街少年杀( shā)人事件》。
《少年的你》不是一( yī)部特别成熟的电影。就完( wán)成度来说,《七月与安生》要( yào)好得多,故事流畅完整,影( yǐng)调从容松弛,有一种创作( zuò)者游刃有余之感,而《 少年( nián)的你》,有一种力所不能及( jí)然而拼命硬上的搏命之( zhī)感,泥沙俱下,浩浩荡荡,全( quán)靠元气充沛硬趟硬过,狼( láng)狈而尽兴。然而,这不就是( shì)少年感吗?
也许以后去做( zuò),会做得更好,但是不能等( děng)了,必须现在。我不要更好( hǎo)的未来,我只要真实的当( dāng)下。
完整,成熟,从来不是评( píng)论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准( zhǔn)。
才情功力,有时不如真挚( zhì)要紧。
八 华语电影
在去年( nián)年底,我写了这样一段文( wén)字:“十年后,大中国电影时( shí)代到来了,大华语电影时( shí)代却并没有。大华语电影( yǐng),这几个字,意味的并不仅( jǐn)仅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在( zài)一起工作,也包含了在过( guò)程中思想碰撞价值融合( hé)深入沟通,并且最终都呈( chéng)现在电影中。这是一个全( quán)世界的浪潮都往回流的( de)时代,都在往后退,抱紧自( zì)己。但是没有关系,浪潮还( hái)会再起,岛屿与岛屿,终有( yǒu)季风报信。热爱并且尊重( zhòng)在这个时代,奋力创作出( chū)自己电影的人们。电影就( jiù)是电影,血脉就是血脉,爱( ài)电影的人永远爱,终有一( yī)天,我们会在电影中相聚( jù)。”
我想用这段题外话结束( shù)这篇文字。
逆流如涌,少年( nián)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