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伴侣》成为了我第一( yī)部看的2025年上映的电影。先( xiān)前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很( hěn)高,因为在外国取得了非( fēi)常良好的口碑,并且以惊( jīng)悚元素作为噱头,很好地( dì)迎合了恐怖片爱好者的( de)想象。
只不过实际看完之( zhī)后,还是觉得哪里不够尽( jǐn)兴,虽然类型元素上的表( biǎo)达相当扎实,调动了大量( liàng)相关的元素去强化趣味( wèi)性,可是叙事逻辑、角色塑( sù)造和主题深化还是只停( tíng)留在了最浅层的表面,相( xiāng)较于同类型电影没有太( tài)多更具穿透力的挖掘。

这( zhè)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一( yī)个半科幻的年代,机器人( rén)可以自由定制,并且迎合( hé)人类的各种需要和想象( xiàng)。在类型混搭上的表现是( shì)出色的,不仅有浪漫喜剧( jù)的元素,同时还加入了惊( jīng)悚片与科幻片的处理手( shǒu)法,几种风格在影片当中( zhōng)相互交错,并且叙事重点( diǎn)不断转换,在调动观众情( qíng)绪的同时还保证了相当( dāng)程度的新鲜感。
《完美伴侣( lǚ)》全片的主色调是粉色,这( zhè)一视觉元素很容易让人( rén)联想到两年前的电影《芭( bā)比》。两者在主题上具有一( yī)定的呼应性,尽管所处的( de)叙事语境截然不同,但都( dōu)涉及商品化女性形象的( de)讨论。

在《芭比》中,芭比是供( gōng)女孩把玩的玩具,背后更( gèng)是承载着巨大的商业价( jià)值。她作为被设计出来的( de)理想女性形象,并不需要( yào)拥有独立思想,唯一的任( rèn)务是满足客户的幻想,让( ràng)她们在芭比的世界观中( zhōng)体验现实生活中难以实( shí)现的幸福。当然,肯的存在( zài)也是如此,他与芭比做配( pèi),其实也是为了满足客户( hù)对于爱情的想象。然而,这( zhè)种幸福本质上是由商业( yè)逻辑构建的,是一种对女( nǚ)性主体性的规训。芭比既( jì)是消费品,也是文化符号( hào),她的价值由市场决定,而( ér)非自身定义。
与之相比,《完( wán)美伴侣》中的仿生人可以( yǐ)被视为芭比的科技变体( tǐ),只不过这一次,主要目标( biāo)客户变成了男性。仿生人( rén),无论男女,同样作为一种( zhǒng)物存在,他们的身体、性格( gé)乃至情感都是通过参数( shù)调控而得来,完全按照客( kè)户的需求进行塑造。这客( kè)户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扮( bàn)演上帝,赋予仿生人“个性( xìng)”,却始终未曾赋予他们真( zhēn)正的主体性,他们所做的( de)选择,都是背后操作过的( de)结果。
然而,与芭比不同,仿( fǎng)生人的核心功能更加直( zhí)接且功利化。她们的主要( yào)存在目的并非提供“幻想( xiǎng)中的幸福”,而是 满足男性( xìng)最基础的生理需求 ,即性( xìng)与欲望。这一差异或许揭( jiē)示了男性与女性在消费( fèi)观念和文化建构上的根( gēn)本分野, 如果说芭比代表( biǎo)的是一种对于完美女性( xìng)形象的塑造与规训,那么( me)仿生人则象征着技术进( jìn)步下对于女性彻底工具( jù)化的终极呈现。

故事采用( yòng)了典型的 “林中小屋”模式( shì) ,简单来说一群人前往偏( piān)远的郊外度假,结果遇到( dào)了连环杀人案。这一设定( dìng)在惊悚片中极为常见,并( bìng)已成为一种类型片的固( gù)定范式。郊外的广阔使得( dé)影片得以展开大规模的( de)追逐戏,且它的偏僻意味( wèi)着警方难以及时介入,受( shòu)害者被置于一种封闭且( qiě)无助的境地,从而进一步( bù)强化恐怖氛围。除了《林中( zhōng)小屋》之外,比较老旧的如( rú)《德州电锯杀人狂》《鬼玩人( rén)》,近几年的《X》《非礼勿言》,几乎( hū)采用的都是这种路子。
不( bù)过《完美伴侣》比较不同的( de)是,故事时间多发生在白( bái)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le)惊悚氛围,使得影片摆脱( tuō)了传统恐怖电影依赖的( de)阴森、幽闭空间,转而采用( yòng) 更加明亮、开放的视觉风( fēng)格 。其中还加入了大量的( de)喜剧元素,用黑色幽默的( de)方式调和了探讨人工智( zhì)能话题的严肃性,避免了( le)较为沉重的基调。

《完美伴( bàn)侣》的核心主题与索菲·撒( sā)切尔的上一部作品《异教( jiào)徒》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 dōu)围绕着“控制”展开,探讨男( nán)性暴力与权力操控的关( guān)系。影片最受讨论的部分( fēn),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场( chǎng)景出现在结尾处。即便Iris获( huò)得了完全自主权,Josh还是能( néng)够用身体上的先天优势( shì)控制Iris并获得话语权。控制( zhì)方式从较为科幻的技术( shù)工具的外在施加,重新回( huí)到了传统意义上的更为( wèi)直接的身体掌控,即便破( pò)除了技术的魔咒,还是难( nán)以在男性/人类的体系当( dāng)中得到生存空间。

然而,在( zài)仿生人亦或是女性觉醒( xǐng)这方面的设计,漏洞其实( shí)是比较明显的。Iris拿到了可( kě)以控制自身参数的手机( jī),将智力调到了百分之百( bǎi),本以为她会变成“超人”,用( yòng)高于所有人的智慧去躲( duǒ)避这场robot hunting,结果她的行为模( mó)式跟原来并没有太大的( de)差别,高智商没有产生任( rèn)何实质性的思维突破。甚( shèn)至到了最后,她掌握了武( wǔ)器,依旧惊觉男性对她的( de)控制已被内化,她无法对( duì)他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击( jī),因为情感依恋的内在作( zuò)用力十分强大。

Iris上一秒还( hái)无法摆脱Josh的控制,临死前( qián)终于想通,捡起身边的武( wǔ)器杀掉Josh,获得解脱。这种设( shè)定其实显得全片所想要( yào)去宣称的女性意识显得( dé)极为脆弱,她的自我认知( zhī)与情感体系仍然建立在( zài)Josh之上,仿佛只要女性不再( zài)爱上男性,才有可能获得( dé)真正的自由。
此外,Iris的身份( fèn)构造也充满悖论。她的出( chū)生记忆停留在一段被人( rén)工植入的记忆之中,即二( èr)人与Josh在商场邂逅的情节( jié)。这意味着,她的生命缺乏( fá)真正的“前史”,没有成长的( de)过程,也没有自我塑造的( de)可能性。令人无法接受的( de)事,她作为一个被创造出( chū)来的仿生人,杀掉了客户( hù)/主人之后,坦荡地接受了( le)新的身份,开始新一轮的( de)生活,试图去探索从未有( yǒu)过的自由。
可是,Iris却从未对( duì)自身的存在本质产生任( rèn)何质疑或追问。她只是简( jiǎn)单地接受了自己的“一无( wú)所有”,既没有进一步思考( kǎo)自身的主体性问题,也未( wèi)曾对自身的处境提出任( rèn)何挑战。更何况,影片并未( wèi)深入探讨机器生命的伦( lún)理困境,甚至连最基本的( de)道德议题都被忽略。这种( zhǒng) 缺乏哲学深度、空洞却表( biǎo)面的爽感,将一切复杂的( de)可能性扁平化,提供即时( shí)满足 ,或许正是当下流行( xíng)文化所需要去迎合的观( guān)赏体验。
在这样的叙事框( kuāng)架下,所谓的“觉醒”更像是( shì)一种经过计算的情感刺( cì)激,而非对女性、对仿生人( rén)存在本质的真正探讨。

个( gè)人评分: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