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封神第一部的时候( hòu)导演就表达过,在这个阶( jiē)段选择做封神,是因为他( tā)想对传统文化进行追溯( sù)、提炼和重新表达。
选择姬( jī)发作为封神系列的主角( jiǎo),得以让观众从人本位的( de)视角来重新解读上古神( shén)话史诗,而在《封神演义》和( hé)《武王伐纣平话》的众多角( jiǎo)色中,创作团队围绕武王( wáng)伐纣这个主题,选取重要( yào)人物来做剧本,其中改编( biān)最亮眼的角色于封神第( dì)二部登场,她就是英姿飒( sà)爽的女将军邓婵玉。

透过( guò)邓婵玉的每一场戏、每一( yī)次言语、每一道疤痕,能浅( qiǎn)浅地窥见她痛苦而灿烂( làn)的一生。
生于战场,长于战( zhàn)场,熟稔了金戈铁马的撞( zhuàng)击声,习惯了安营扎寨的( de)简朴生活,从小她便懂得( dé)军令如山,效忠大商是她( tā)的使命,战死沙场是她的( de)宿命。

北海十年,是邓婵玉( yù)人生的转折点,随闻仲远( yuǎn)征,征服蛮荒之地,从普通( tōng)战士到将军,北海无疑是( shì)对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 zhòng)磨砺。残酷的环境不仅要( yào)克服自然的无情,还要面( miàn)对战友的牺牲,也许亲身( shēn)经历过饥寒和疾病的折( zhé)磨。复杂的战况不仅是体( tǐ)力的较量,更是对战略和( hé)战术的考验。父母去世,弟( dì)兄无靠,在孤独的处境下( xià)要独自撑起邓氏门楣。
崎( qí)岖的成长经历使她变得( dé)更坚韧、更强大,才有初登( dēng)西岐战场那睥睨一切的( de)骄傲与笃定,是过往一切( qiè)塑造出来如今的邓婵玉( yù),亦是观众爱上邓婵玉的( de)瞬间。

邓婵玉的立场动摇( yáo)发生在几个瞬间,一次是( shì)和姬发关于为家人而战( zhàn)的辩论,姬发所言“我为活( huó)人而战,而你是为死人而( ér)战”,犹如重器撬开了她的( de)心门。一次是进入西岐城( chéng),亲眼见到了西岐子民的( de)温良朴素,乐山乐土,感受( shòu)到了她生命中几乎不曾( céng)有过的温暖。彻底转变则( zé)是和闻仲的三日之约,以( yǐ)拿回封神榜为条件,保护( hù)西岐人民不受屠戮,然而( ér)闻仲毁约,要用十绝阵踏( tà)平西岐,邓婵玉终究明白( bái)了将帅之心难以体恤民( mín)情。
无论曾经忠于殷商,还( hái)是后期保护西岐,邓婵玉( yù)从未盲目效忠,她捍卫的( de)是自己的信念,是对天下( xià)太平的向往。
邓婵玉的剑( jiàn)和血,是电影中一抹饱满( mǎn)的色彩,她的力和美,爱和( hé)痛,独立和觉醒,给了观众( zhòng)强有力的精神感召。
最佳( jiā)改编角色,非邓婵玉莫属( s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