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 dá)才能准确地说出我在电( diàn)影院里的感觉,如果用一( yī)个词来形容,叫做“如坐针( zhēn)毡”,我能做什么?我的生活( huó)是怎样的?我看不见的角( jiǎo)落里她们是怎样的?他们( men)的未来在哪里? 那些画面( miàn)勾起我久远的记忆,小学( xué)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把鞋( xié)架上已经破烂不堪无法( fǎ)再穿的鞋子放在塑料袋( dài)里扔到垃圾堆里离开了( le),没过几分钟折返的时候( hòu),我看到此生无法释怀的( de)画面。
垃圾堆旁边环绕着( zhe)三个年纪不一样大的女( nǚ)孩子,她们浑身脏兮兮的( de),身上的衣服辨认不出原( yuán)本的颜色,头发脏得都能( néng)竖起来,背着比她们个子( zi)都高的布袋子,一人拿着( zhe)一双我才扔掉的鞋子,如( rú)获至宝一般挑选着,雀跃( yuè)着,眼睛亮亮的,像是在试( shì)穿漂亮橱窗后的美丽鞋( xié)子,而在我眼里破破烂烂( làn)的鞋子穿在她们脚上,在( zài)灰与脏的衬托下,那双粉( fěn)色的运动鞋看起来好像( xiàng)崭新的一样。 那一刻我被( bèi)击中了,一种无比复杂的( de)感觉攥紧了我的良知,羞( xiū)愧、羞耻、无地自容,直到工( gōng)作多年后的现在我都记( jì)忆犹新无法忘怀。 她们找( zhǎo)不到来处,却望得见归途( tú)。
电影中马亮的一声声否( fǒu)定,根本是在质问自己,每( měi)一位野孩子都在质问,在( zài)否定,在挣扎,他们是被抛( pāo)弃了的,是没有家的,是漂( piāo)泊无依的,像滚滚江水一( yī)样,生与死,都翻不起一点( diǎn)浪花。
他们走的路从来没( méi)有选择,没有人指引,也没( méi)有人援手。
对马亮来说,轩( xuān)轩不只是弟弟,他还是把( bǎ)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另( lìng)一种“他本可以”。
我本身是( shì)中度近视,今天忘记戴眼( yǎn)镜下班后直接进的电影( yǐng)院,看不清表情,看不清字( zì)幕,看不清细节和一些镜( jìng)头,但我依旧感受到了这( zhè)部电影想传达的,想叩问( wèn)的。
或许在别人眼里这部( bù)电影只能算是瑕不掩瑜( yú),但在我心里,这是一部特( tè)别好的电影。
王俊凯真的( de)非常、非常有眼光。
让“流量( liàng)”去到该去的地方。
青年,未( wèi)来可期。

提个小故事,观影( yǐng)的时候我后面的观众和( hé)我一样,哭的此起彼伏,原( yuán)本只是默默地哭,但影片( piàn)结束影院灯光亮起的瞬( shùn)间,大家瞬间哭的稀里哗( huā)啦的,抽泣和喘息的声音( yīn),至少屏幕全黑才结束。
—————————————二( èr)刷分界线
二刷野孩子,我( wǒ)还是想说。 《野孩子》五星满( mǎn)分满分满分! 第一次没有( yǒu)戴眼镜看不清演员的表( biǎo)情细节和一些比较黑暗( àn)的镜头,这次约了朋友去( qù)二刷了。 全片几乎没有故( gù)意煽情的部分,甚至没有( yǒu)刻意强调什么浓墨重彩( cǎi)的东西,镜头很平实甚至( zhì)略显温暖的讲述整个故( gù)事,就像夏天坐在小院的( de)竹椅上看着夜空,小酌之( zhī)后有人在旁边将故事絮( xù)絮道来,语调平又缓。 我觉( jué)得有意思的几个镜头是( shì)塑料袋里的金鱼、玻璃钢( gāng)里沉底的鱼、和缺氧上浮( fú)张嘴呼吸的鱼。 开头轩轩( xuān)跟踪马亮时注视的透明( míng)塑料袋里的鱼,就像我们( men)隔着屏幕看他们,又像在( zài)隐喻“野孩子”这个群体本( běn)身。 他们像袋子里的鱼,被( bèi)困在一个小小的、狭窄又( yòu)极易缺氧死亡的空间,生( shēng)存成为问题的同时,袋子( zi)是透明的,他们看得见“外( wài)面”,鱼说不出话,于是他们( men)只能沉默着注视有家的( de)孩子,鱼说不出话,他们也( yě)无法为自己发声,既无人( rén)能听,也无人来听,他们的( de)困境就像轩轩一次次告( gào)诉马亮的、仿佛是一种自( zì)身优点的推销语——“他们看( kàn)不见我”。 后来在缸里沉底( dǐ)的鱼,出现在马亮和轩轩( xuān)的生活平稳的时期,仿佛( fú)鱼被“养定了”,暗示此刻生( shēng)活的安稳。 最后因为缺氧( yǎng)上浮张口呼吸的鱼,那是( shì)他们破碎和分别的开始( shǐ)。 而鱼连求生都是没有声( shēng)音的。 有的人说三字的演( yǎn)技呆板无力,我反而在这( zhè)样的地方出乎意料地看( kàn)到了他的演技。 马亮的眼( yǎn)神是麻木的是疲惫的是( shì)漆黑的巷道本身,整个人( rén)带着一些颓丧感和奇异( yì)的倔强,流浪的孩子,他的( de)所见所闻呈现出的感觉( jué)就该是这样的。 我见过因( yīn)为弄丢十张水票害怕被( bèi)打而暴走67公里花了两天( tiān)时间从一座城逃到另一( yī)座城的青少年,他们步行( xíng)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就是( shì)这样的眼神,我现在还记( jì)得他们开着玩笑和我妈( mā)妈说,“在高速公路边上睡( shuì)一觉起来就分不清自己( jǐ)是从哪边来的,要走很久( jiǔ)很久才能看到路牌,才知( zhī)道自己走反了路。” 关子恊( xié)这位小演员很棒,演技很( hěn)灵,让人看了非常心疼,我( wǒ)从始至终没有觉得轩轩( xuān)这个角色烦过。 在爷爷那( nà)里,轩轩畏缩、惧怕、克制、懂( dǒng)事,直到他和马亮一起生( shēng)活。 小孩的任性是从感受( shòu)到被爱开始的,那是马亮( liàng)种下的种子快速发芽生( shēng)长后破土而出的隐痛,轩( xuān)轩这个时候才开始有正( zhèng)常孩子的样子,他最大的( de)“招人烦”也只是因为难以( yǐ)忍受的饥饿,不是因为想( xiǎng)要漂亮的衣服、崭新的玩( wán)具、美丽的画笔,他只是想( xiǎng)吃饱一点。 长期在这种条( tiáo)件生活下的孩子,对饥饿( è)和疼痛的忍耐力原本就( jiù)是常人的数倍,而我这种( zhǒng)人饿一顿都觉得马上低( dī)血糖快死了,更不要说轩( xuān)轩是个不足十指年纪的( de)孩子。 但这片子有个共通( tōng)的出戏点,马亮和轩轩一( yī)起生活后在一些镜头里( lǐ)总会意外地呈现出一种( zhǒng)被养的很好的感觉,一但( dàn)去掉脏污洗干净之后,皮( pí)肤和头发的质感骗不了( le)人。 流浪儿的皮肤不是那( nà)样的,不是洗完澡就会光( guāng)滑干净的,他们大多都会( huì)在逃跑躲藏甚至无意的( de)睡眠中不断地被留下各( gè)式各样的疤痕。 他们的人( rén)生底色从被抛弃的瞬间( jiān)起,就注定是不停狂奔无( wú)法停歇的,漂泊无依,居无( wú)定所,食不果腹,意味着复( fù)杂残酷的底层生存环境( jìng),意味着他们很难有接受( shòu)正常教育的机会,更加意( yì)味着长大后的他们很难( nán)有好的出路。 一个连身份( fèn)证都没有的孩子,一个在( zài)观念上从小就被锁在狭( xiá)窄袋子里、狗笼里的孩子( zi),一个靠偷东西生存长大( dà)的孩子,没有人引导,没有( yǒu)人援手,你指望他突然有( yǒu)一天洗心革面冒着被发( fā)现送去坐牢的风险从阴( yīn)沟里爬出来站在阳光底( dǐ)下去找份什么样的正经( jīng)工作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me)吧,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更( gèng)多生活在城市裂缝里的( de)孩子,有被看见、被关注的( de)机会,我们是一个国土面( miàn)积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jiā),这意味着消息的传递和( hé)实事的落地有着相当的( de)时间阻力、现实阻力甚至( zhì)是观念阻力,一线城市也( yě)许十年二十年前就做到( dào)的事情,在或边远或落后( hòu)的县城、乡镇、村寨,依旧遥( yáo)不可及。